幽靈盤桓三十餘載,島嶼天空滿是陰濕腐朽味。來幾場集體的驅魔儀式有其必要;然而,心未虔誠、祇求速成的話,反倒容易惡靈附體。再者,儘管驅魔咒語喊得震天價響,暗夜裡卻還是傳來斷續、令人懼怖的邪靈竊笑聲,顯然驅魔並未奏效。亦即,近來島嶼大張旗鼓進行正名、去蔣等驅魔儀式,彷彿把蔣介石視為今之卓九勒(Vlad Dracula)!祇是福爾摩沙的卓九勒既不在慈湖、也不在中正廟,更不會藏身於包括草山行館在內的全台廿三處行館,祇見他忽焉在泛藍信眾群裡,忽焉也躲入綠營裡頭,更可觀的是,芸芸眾生目光中也透其身影。總之,卓九勒可以脫離肉身、穿越時空,這才讓表象的驅魔不但無用,更且耗損元精。
adam6156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0) 人氣()
十月廿八日,一個和煦的秋日周末,由東吳大學社會系、《中國時報‧人間副刊》主辦,美學策進學會協辦的一場座談會,竟讓紫藤廬整個下午都漫溢著濃濃的懷舊氣息。這場名為「紀露霞和消失的一九六O年代」的座談,之所以讓我眼睛為之一亮,並動身前去旁聽之因,在於紀露霞是我兒時即耳熟能詳的人物,今日既有機緣一賭身影,豈可錯失!然而「紀露霞和消失的一九六O年代」於我而言,卻是錯謬難解的關係聯結,除了於現場踢館提問外,返家之後思量再三,於是紀露霞/台語老歌/廣播電台的複繁記憶一一在腦海浮現,再將個人的親身記憶置入其間,其意不僅於懷舊而已。
adam6156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9) 人氣()
一九三六年二月廿六日,日本東京都爆發廿二名陸軍青年將校,率一千四百多名士兵,襲殺元老重臣,佔領東京警視廳的軍事政變,事情雖然在四天內迅速落幕,但它的影響卻極深遠:日本軍國主義此後猶似沒了煞車器的疾行列車,由全面發動對華戰爭,再而挑起太平洋戰爭,終致敗亡。因此可以說,二二六事件是日本近代史的分水嶺。
adam6156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5) 人氣()
向晚時分,去了趟光華商場,為的是我的PDA皮套已經毀壞,必須到八德路的電腦商圈重買一個;更由於明天元月十五日,矗立近三十三年的光華商場就要步入歷史,心中既有所感,總得留下屬於個我的影像記憶。果真晴空煦日,風中的歷史召喚,捎來了萬千捕捉光華商場最後身影的有心人,人手一部數位相機,把個「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的現代意象攝入「記憶」裡頭,至於如何詮解,恐是人言言殊了。
adam6156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4) 人氣()
秋風掩至,本就帶點憂鬱色彩,一個就讀於交通大學社會與文化研究所碩士班的學生陳筱茵(她的指導教授是陳光興),因其擬以《島嶼邊緣》的發展始末作為論文題旨,先前已訪談過王浩威等人,十月十五日終於輪到我本人接受訪談。彷如白頭宮女的悽悽縷述,深秋已提前探問我心坎了!作為今之梁山泊的《島嶼邊緣》,作為核心要角的宋江,不二人選自是王浩威,而陳光興、卡維波、吳永毅等人也遠比我活躍、深具影響本領,他們就像五虎將。只因自恃記憶力不弱,對於人事時地的憶往捕捉,常有出人意表處,這才願接受訪談。如今台灣文化、歷史的反思深陷泥淖,集體、無私的奉獻竟微弱如天上渺星,這更讓人不時追繹那曾有過的奮鬥時光來;但,《島嶼邊緣》成員四散,不少人集於《台灣社會研究季刊》,「文化研究學會」也是另個集散地;唯在藍綠統獨的標籤區隔下,舊日夥伴今成路人或敵對者,所在多有,所以,要想讓曾有過的這群人再集結發光,早已不可能;且在世代交替的歷史輪軸下,重新集結也殊無必要。記得一九九六年三月,王浩威以電話告之,已然出刊十四期的《島嶼邊緣》即將畫下休止符,其時心裡反倒鬆了一口氣。不久,接受香港《信報》之邀,於該年四月廿七日發表〈「島嶼邊緣」停看聽〉一文,一抒個人對《島邊》緣起緣滅的經緯,時隔九年多,趁著接受訪談之際重新溫故一番,當時的看法似乎還談得通,略將其中的人事時地補述後,特貼於此,謹供眾人批評指正!
《島嶼邊緣》(以下簡稱《島邊》)終於停刊了。台灣文化界有人深為惋惜,認為又少了一份充滿高度挑戰性的批判雜誌;也有人終於鬆了一口氣,慶幸「妖言惑眾」的東西已然不存,王子和公主的童話故事又可以繼續編造下去。為何會有這些不同的反映呢?讓我們細說從前吧!
adam6156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1) 人氣()
人之降生,其後每隔十九年,陽曆與陰曆誕辰總會巧遇,照理說,這是陰陽調和、裡外暢通、心氣合一的適意年份;不過,左看右看、前瞻後顧,都讓人想不透一個甫過十九,正值年少氣盛的有志青年,怎會開始呈現視茫髮禿、腎虧健忘、喃喃自語、四體不靈……諸多中老年人病狀呢?對,我講的不是哪一個「破」少年,而是已然執政五年,卻是心力交瘁的民主進步黨。讓我再次將記憶拉回到十九年前吧!
adam6156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0) 人氣()
六十歲月,就一個常人而言,該是智慧最圓熟,經驗傳承最得心應手的年紀。奈何,二戰的太平洋戰爭(或大東亞戰爭)到了終戰一甲子的今日,不但未見歷史沈澱後的反思甜果,甚且汁液竟較往昔澀苦難耐;當五月分,歐戰結束六十年,同盟國的美、英、法、俄等與戰敗的德、義軸心國可以齊聚一堂笑談歷史飛煙,至少共識已備;相形之下,東方的瘴氣更烈更毒,各國箭弩齊張的場面,其實不下於二戰前夕,因此要談二戰罪責,只怕還有得等。咎責日本是對的,但,包括中國在內的亞洲諸國,問題也著實不小,若未能正視本身歷史的原貌,只怕戰責問題,再一個甲子也未了時。此刻,先不論對錯是非,毋寧先談論庶民的集體記憶,如何藉由大眾傳媒來呈現,經由鏡像投射的分析,或可提供眾人新的視野。本文同時刊登於八月十五日的《自由時報‧副刊》,唯報紙限於版面,作了相當多的文字刪減,有意者,或可比較兩者的異同。
自西徂東,終戰六十年的布幕已然全面拉起!二戰烽火真正是「上窮碧落下黃泉」,從貴冑菁英到布衣庶民無一不受到波及;且二戰是「絕對戰爭」(納粹德國的「種族清洗」,以及盟軍所謂「無條件投降」的要求皆是)最極致的表現,所以,它或可視為最後的「古典」全民戰爭!因為,此後在核戰集體毀滅的陰影下,強權國只敢打局部的、代理人的戰爭(韓戰、越戰);而九○年代電子科技發達之後,高科技的戰爭行為變為富有國家的奢侈專利,戰爭的階級問題於焉產生!
adam6156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5) 人氣()
歷史詭譎總是如此:重要的人生轉折或分水嶺,你永誌難忘,卻會漏掉人事時地的某些關鍵點。
adam6156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6) 人氣()
此文原載於《新新聞》周報893期(2004年4月15日~4月21日)【說書】專欄。談論的正是極度爭議敏感、實情最遭湮沒的日治末期,也就是皇民化時期的台灣人事時地。不需粉飾那個時代,因為那是被殖民者最瘖啞無聲的「斷代史」;卻也不該在不究史實、不甚了解背景的情況下貶抑賤踏之。皇民化時期是極黑暗的一頁,卻也透顯出幾許曙光將屆的希望微火。不論如何稱謂在這個時期成長受教的台灣人,他們已長期遭到誤解,待歲月將枯的此際,才稍有言語時刻,不論你/妳是否會繼續批判他們,先行聆聽是必要的,否則你/妳的嘈雜聲響只會先矇騙自己。
adam6156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不想湊什麼七七巧克力抗戰熱,更不想陷入國共互爭抗戰領導權的無聊遊戲,除非有新視野,除非可以跳脫「己身最悲苦」的魔咒,否則,夏日只會讓人更昏頭而非悟道淨身。我想談的福爾摩沙近鄰最近的一次紀念活動,它未曾終結,可此間絕大多數人並無體觸,那就是「沖繩戰役六十年」的系列紀念儀式。
adam6156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1) 人氣()
此文原載於《新新聞》周報879期(2004年1月8日~1月13日)【說書】專欄,原題〈愛拚才會贏的台灣家族〉,講述的是霧峰林家在台灣近兩百年的興衰榮辱史。縱論台灣史上的豪門巨族,意不在搞偶像崇拜,而在於縷述這些豪門世家作為開拓先鋒,它的樣貌演化正是台灣史的縮影,霧峰林家相對於其它的豪門大族,更是不可瓜代的夙昔典範。追索過往,我們才可能得知未來的軌跡。
adam6156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8) 人氣()
adam6156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