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時間 |
文章標題 |
人氣 |
2018-12-02 |
無用之用是為用──記屠格涅夫誕生兩百年
|
(18) |
2018-09-01 |
作家.記者.文學獎的共構依存路
|
(29) |
2018-06-04 |
補綴六○年代的文學想像
|
(88) |
2018-03-01 |
開啟台灣歷史小說的新河
|
(8) |
2018-02-14 |
缺角的和信豪門──淺談辜振甫家族
|
(2) |
2018-01-13 |
殘暴又有為的今之德古拉──蔣經國逝世三十週年感想
|
(21) |
2017-12-17 |
其實,他就是文壇的馬英九 ──詩人余光中之死
|
(1) |
2017-12-11 |
台灣是個瀆神之島──談《大佛普拉斯》與《血觀音》
|
(4) |
2017-12-01 |
文學傳播有其徑──鄉土文學四十年再探
|
(0) |
2017-09-05 |
迷魅的兩都賦──京都與伊斯坦堡
|
(3) |
2017-05-31 |
死亡遺書的時代光暈──從王尚義到林奕含
|
(20) |
2017-03-06 |
二二八的迷霧與新徑
|
(1) |
2017-03-04 |
記憶的召喚──二二八的相關文藝作品
|
(3) |
2017-02-14 |
救贖的不祇一方──寫在電影《沈默》放映前
|
(0) |
2017-01-26 |
七十載書香飄不過二十一世紀──重慶南路書店興衰史
|
(134) |
2017-01-17 |
抗日綿綿無絕期──國共的仇日情結
|
(0) |
2017-01-15 |
反省之艱難──納粹‧灣生的引爆
|
(0) |
2016-12-06 |
回到七○年代──陳映真眼中的台灣
|
(1) |
2016-12-02 |
到底該怎麼看諾貝爾文學獎
|
(18) |
2016-11-28 |
斜陽下兀自照耀的陳映真
|
(5) |
2016-11-22 |
關於宗教,我們其實很無知
|
(0) |
2016-11-08 |
長期魔咒滋養的球賽──看小熊傳奇
|
(0) |
2016-10-25 |
傳奇醫師與家族的傳奇──劉傳來略記
|
(0) |
2016-10-20 |
吃了海水的衝浪兒──《革命青春──高校1968》貼影
|
(0) |
2016-10-11 |
餘香繞樑的燒肉粽──郭金發的時代之歌
|
(1) |
2016-09-27 |
誰識三十而立的民進黨?
|
(0) |
2016-09-13 |
我那薄有聲名的醫師房東
|
(0) |
2016-09-05 |
四十年的文學政治鄉土路──悼小說家王拓
|
(1) |
2016-08-30 |
遊戲即學問,不要小看它
|
(0) |
2016-08-17 |
大風起兮,曠野尋星──觀看《受困的思想》的角度
|
(14) |
2016-08-02 |
在里約奧運前等待一朗
|
(0) |
2016-07-19 |
文革幽靈飄到島嶼上空──戴立忍事件之後
|
(0) |
2016-07-05 |
嘉義名醫姦殺風暴憶往──半世紀前的「一根毛」案件
|
(1) |
2016-06-21 |
曾經涓流匯川河──八○年代台灣的香港禁書
|
(0) |
2016-06-07 |
一道紅色流星匆流逝──憶及80年代初的一部卡通
|
(0) |
2016-06-02 |
史詩的雄偉高聳,總拖曳出一道黑影──略談《權力遊戲》
|
(1) |
2016-05-19 |
正反合走一遭的《美麗島》
|
(0) |
2016-04-08 |
一生突圍傳統的企業人──高清愿與台南幫
|
(114) |
2016-03-24 |
黑白年代的不滅燭光──未曾遺忘原節子
|
(1) |
2016-03-05 |
曾有的一段紅色奇航──從《天讎》到《從前從前有個紅衛兵……》
|
(0) |
2015-12-04 |
戰爭烏雲下的惡靈──談X奸的萌生
|
(0) |
2015-09-06 |
穿透戰後七十的喧囂──關於日本內在的凝思
|
(0) |
2015-08-17 |
東亞內在傳統的再梳理──談中日韓的競逐背後
|
(0) |
2015-06-01 |
二戰修羅雨滄桑談──空襲的集體記憶
|
(0) |
2015-03-02 |
驚濤甲午凝思陳舜臣
|
(4) |
2014-11-03 |
秋風斜陽照今塵的薩克森
|
(1) |
2014-08-05 |
高雄非悲歌,打狗有其路
|
(0) |
2014-08-04 |
一戰屆百年,創痕似猶新
|
(0) |
2014-06-06 |
上蒼給予台灣的考題
|
(0) |
2014-05-23 |
「帝國之眼」看不見的南方
|
(2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