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分類:太史公曰 (13)
- Jan 13 Sat 2018 15:02
殘暴又有為的今之德古拉──蔣經國逝世三十週年感想
- Jan 17 Tue 2017 14:40
抗日綿綿無絕期──國共的仇日情結
- Jan 15 Sun 2017 04:19
反省之艱難──納粹‧灣生的引爆
近來,新竹光復中學的納粹扮裝、陳宣儒假扮灣生之後,在在都掀起新聞風暴。多數人都把癥結放到強化歷史教育之上,但歷史教育能單獨承責嗎?台灣長期在黨國體制下的心靈陰影、法西斯美學的懾人特質,以及台灣史的晚開發,都是亟待檢討的課題,不能過度簡化。本文刊於「想想論壇」 2017.1.5
從2016歲末跨入2017之初,台灣社會因為新竹光復中學的扮裝納粹事件,以及田中實加(陳宣儒)盜畫、偽飾灣生後代的鬧劇,猶如接續的強震,讓這社會再形裂解,空洞、淺碟、內耗…無所遁形。
- Apr 24 Thu 2014 23:33
民主的反叛 台灣晚了四十年
- Jan 02 Thu 2014 03:55
帝國之眼看福爾摩沙人
- Dec 18 Wed 2013 22:54
台灣開發掀起的待開發議題
- Sep 28 Sat 2013 23:49
解殖之眼看荷蘭時代
- Apr 26 Tue 2011 03:38
社運還可以再精煉
- Sep 15 Tue 2009 04:07
萬頃雨水千鈞土石奔流記──莫拉克風災懺言
人生不免有劫,祇是相同的劫數若反覆再三,那就得認真思考「上蒼究想透露什麼訊息」,以及造成纍纍劫數的罣礙何在了。
- Dec 24 Sat 2005 18:07
藍天與烏雲的競逐──地方派系一頁書
自二○○○年政權轉移後,除了中央政府的大政備受關注外,地方的派系轇轕和消長也成為各界矚目的焦點;且不論地方派系存在的是非善惡,識者在意的是,隨著政經社會結構的轉型,傳統地方派系也到了必須轉型的歷史時刻──或納入「正常」的黨政體系,或因適應不了新局,而自然凋零式微。
- Aug 19 Fri 2005 23:02
借問台客何處有?
七月半的陰陽兩界,人鬼固然暫可共處,終是人鬼殊途,清楚的很;同樣地,南國福爾摩沙,眾人經由「眾聲喧嘩、多元包融」種種咒語的覆誦,表面的相安底層卻是彼我嫌隙的擴大。只是,黃沙滾滾不易辨識方位,有人就主張「拿來主義」──就是借力使力,將對方的武器轉為己方所有,甚至還反守為攻。近日,最鮮明的實例就屬「台客」戰略攻防了!
- May 24 Tue 2005 02:53
飄散於歷史幻境的台灣民主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