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分類:歷史與記憶 (15)
- Mar 06 Mon 2017 14:09
二二八的迷霧與新徑
- Oct 11 Tue 2016 13:00
餘香繞樑的燒肉粽──郭金發的時代之歌
- Sep 13 Tue 2016 09:00
我那薄有聲名的醫師房東
- Jun 07 Tue 2016 11:18
一道紅色流星匆流逝──憶及80年代初的一部卡通
自小喜歡看卡通,及至上大學亦不改其志;就中,有部影片迄今讓我百思不得其解。話說方為大一新鮮人的那個月,放學回家扭開電視看卡通用以平衡甫受法律課程衝擊的心情,轉到台視「童話世界」系列,片名叫《淘氣姑娘》,向來對少女漫畫毫無興趣的我(所以我完全拼湊不出經典卡通《小甜甜》的完整劇情),本想立即轉台,但初始的背景提示標誌著普法戰爭後,法軍慘敗以致拿破崙三世及其大軍被俘……,對歷史敏感如我者就此定格,且一集一集看下去。
- May 19 Thu 2016 10:29
正反合走一遭的《美麗島》
話說520新總統就職日,蔡英文總統結束就職演說後,將與全場觀眾大合唱《美麗島》,曲末搭配空軍雷虎特技小組衝場表演,為就職典禮劃下句點。雖然就歷史脈絡來看,該曲歌詞由梁景峰改編自詩人陳秀喜1973年的詩作〈台灣〉,再由李雙澤作曲,被楊祖珺收錄在其1979年發行的專輯《楊祖珺》之中。也就是說,《美麗島》是70年代民歌之一環,是企盼清新之氣與鄉土風尚結合的藝術嘗試。這和長老教會/黨外/民進黨擁有的「共識曲」脈絡並未同一。
- Jun 01 Mon 2015 23:35
二戰修羅雨滄桑談──空襲的集體記憶
而關於大空襲記憶,英德中日都有相應的書寫和影像留存,台灣人亦曾有之,祇待後人耙梳。重喚大空襲記憶目的不在仇恨,反是要警惕後人,莫輕啟戰火。本文同步刊登於《文訊》356期(2015年6月)。
- Jan 12 Wed 2011 00:01
走向雪國,耐心迎春
大凡宏儒碩學、高官巨賈,每到功成名就或繁花落盡,總會以《四十自述》、《五十生日感言》、《六十回憶錄》……之類的筆墨,作一番半(一)生告白。由於俱是名人,不管趣味與否?是否有勵志作用?總會讓不少人駐足圍觀,特別是作為開山鼻祖的《四十自述》,胡適的誠摯與貼心,讓人未聞風漬味,仍可一代代傳閱下去。 向來眷戀舊景頹城如我者,每每喜作刻舟求劍蠢事,希冀人生定格於某點線,可以從容捕捉蒙太奇;或至少停留於某景點久些,足供刻鏤「某某到此一遊」的「維特心緒」。然而,歲月之逝如搭長途火車,不論是高鐵、新幹線的流星倏忽,或者每站必停的普通列車,即使刻意不觀窗外景物,座車停留時間若長些,必會讓人意識到新竹、台中、台南的進站。而我終於也到人生半百的轉折點了!
- Mar 24 Wed 2010 03:59
可比陳紹的洪一峰之歌
- Oct 24 Wed 2007 03:19
鄉土論述的中國情結──鄉土文學論戰與《夏潮》
- Aug 08 Wed 2007 02:40
奔馳於溽暑的幽靈馬車
布袋戲迷該會對以下的場景深誌不忘:著名的義大利配樂家Ennio Morricone雄壯有力的《馬可孛羅》樂音響起,空氣驟然冷凜佈滿肅殺味,(旁白)一台神祕的馬車在樹林狂奔……,此時幽靈馬車的駕馭者,狂傲不羈的黑白郎君發出貫常的「佈道示語」:「哈哈哈哈哈!別人的失敗就是我的快樂啦……」
- May 21 Mon 2007 01:42
用希望重繪迷茫景觀
- Feb 28 Wed 2007 08:34
一甲子的記憶流轉──二二八事件六十年征塵

終於,歷史布幕再度開啟了!布幕背後所現的,當然不會是「滿城盡帶黃金甲」。太多的血腥、積怨、恐懼、扭曲、攻防,都讓這耗費一甲子光陰所打造的歷史山丘滿佈荊棘、彎道、陷阱,乍看似真相者,常祇是「橫看成嶺側成峰」的不同解讀而已,可,縱看全景、釐清來龍去脈似非多數人旨趣。於是,這一天到來前夕,豈只山雨欲來風滿樓,而是隨處可聽聞各式巫語在召喚亡靈,或是略聞鬼神間暗藏的腥風血雨,更見各路朝聖者、掠奪者、投機掮客畢至,然後各演其演、各顯神通、各取所需。
- Sep 28 Thu 2006 06:14
民進黨於青春無悔嗎?──廿週年黨慶慨言

去年今日,有感於高捷弊案,民進黨暨泛綠土表開始崩解,遂寫就了〈偶洗腳水,還清純嗎?── 略談民進黨十九週年黨慶〉,文中或有新亭對泣的消極、無奈意象,實則,腦子裡更宿命地想起張愛玲:「時代是倉促的,已經在破壞中,還有更大的破壞要來。有一天我們的文明,不論是昇華還是浮華,都要成為過去。」果真一年之後,「惘惘的威脅」不僅肆虐於表層,「更大的破壞」還深沁骨髓、炸裂肺腑……陳水扁權力集團的貪腐、無能、欺詐,不但惹得藍營接連興兵,準備罷免、彈劾、倒閣三管齊下;即使是泛綠內部,夏豔,親綠學者的「七一五宣言」,以迄秋涼施明德領銜的「九九運動」,早已告別新亭對泣、自憐自艾的棄婦之道,或批判或殺伐的內爆起義,似乎為廿週年黨慶群奏輓歌,奮力譜寫民進黨的墓誌銘。
- Feb 28 Tue 2006 22:25
熱帶島嶼的冷冽春天──二二八的白堊記憶
似乎,北冰世界較易凝聚厚實、深邃的民族詩歌與歷史意識。因此,自慘綠少年以來,即鍾情於舊俄的小說世界,聆聽Minerva釋出的慧詰語音。偏偏生長於崇巫尚實、政權更迭頻仍的南方島嶼,總覺記憶之於這塊大地,宛如遙古的白堊遺物,這才給予自北襲來的政治祭師們得以遂行詮釋/集權的良機,然後馴良的子民們就不時更宗改教,強迫自己的靈魂永在無名界游移。二二八的詮釋、祭儀就是最好的檢視。
- Jun 04 Sat 2005 23:23
歷史的傷口,何時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