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分類:文學の影 (16)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2018年11月9日,是舊俄三大文豪中年紀最長的屠格涅夫,歡度200歲冥誕的日子。畢竟屠格涅夫爾後的影響力是稍遜托爾斯泰與杜思妥也夫斯基,但任何人想理解19世紀俄國知識分子的心緒、歷程 ,就不可能跳開屠格涅夫以及他筆下的小說,「虛無主義」、「多餘的人」這些概念都因屠格涅夫,有了明晰清楚的意象,且不僅於俄羅斯大地,舉世的父與子世代衝突,放在大環境下如何平心靜氣看待,屠格涅夫也提供了有力的手術斷層掃瞄,因而紀念屠格涅夫200歲之餘,關於文學/社會/政治的牽連總會再度掀起,於是我也試著草擬一番。本文同時刊載於《文訊》398期(2018年12月)

屠格涅夫.jpg

adam6156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五十年前的1968,不僅是個年代數字,它還是二戰之後世界史的分水嶺。自西徂東 ,由北而南,全籠罩在一股青年的憤怒風暴裡,似乎祇有台灣自外於這道世潮,以致後人不解、悔恨;不過真要抽絲剝繭,就會發現彼時台灣社會仍有微微波動,雖然很快被壓抑下去,但曾走過總留下痕跡,於是劉大任的《浮游群落》述說了那段傳奇。同樣的,由台留美的諸多覺青,儘管晚了幾年,依舊從保釣運動承繼了西方世界的青年憤怒風潮,張系國的《昨日之怒》是為筆記。將兩小說重新置於那時代,或仍有可談之處。本文同時刊載於《文訊》392期(2018年6月)

adam6156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歷史小說是見證一個民族或國家成立、發展、轉折的重要文字呈現,也是作家在真實與虛擬間自我平衡的文類。日本的歷史小說向來豐沛,更是電視大河劇不竭的泉源;相反的,台灣在這方面相當枯涸,不過,二十一世紀以後,施叔青和陳耀昌相繼以新的視野投入歷史小說的洪流,亦獲得相當的好評,我遂寫就此文紹介一番。本文同時刊載於《文訊》389期(2018年3月)。

adam6156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詩人余光中走了!
台灣文壇絕少有人如他這樣評價多歧、蓋棺難論定。爭議最力的自是鄉土文學論戰期間,他的一篇〈狼來了〉,那是他畢生最大的污點。另外,他也作了不少政治阿諛詩;但絕大多數人未曾注意的是,早年他是西化論的前鋒戰士,何以晚年變成中華舊文化的守護者?我試圖梳理出文化軌跡來「同情理解」他,但主調仍著重於批判。本文刊於《鏡週刊》2017.12.17

adam6156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因為一顆乍亮的文壇之星瞬間殞落,更由於死因可能係誘姦所引發,於是整個島嶼熱議喧騰不止;但撇開補教名師、性侵、精神疾病這些爭議話題,《房思琪的初戀樂園》確實有劃時代的刻痕,實不宜被上述爭議所掩蓋。湊巧的是,戰後台灣文壇也有王尚義、邱妙津和林奕含同是天才橫溢但也早夭(三人都是二十六歲就羽化)的憾事,王尚義捲動的存在主義台灣,邱妙津早發的同志書寫,以及林奕含帶出的「思無邪」文學新解,都有其待掘探勘的用心,因而寫就此文作為初探。本文同時刊登於《文訊》380期(2017年6月)。
林奕含,一個早逝的青春,卻註定會在台灣文學史上留名。祇因她的身殉,激起社會萬丈波瀾,法律、社會、心理、傳媒,以及文學諸層面都深踏觸及,可惜的是,在新聞風潮中,最被忽略以及扁平化的就是林奕含念茲在茲的文學,它太複雜、危險且可能失焦;但浪頭過後終會見及它的巍峨參天與多變視域,屆時留在下來的必是她的《房思琪的初戀樂園》以及最後的文學獨白。

adam6156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陳映真的故去,在台灣確實引發文藝界的一陣陣漣漪,他的文學路與極統派立場,不同立場者的解讀大相逕庭,於是瞎子摸象現象於焉產生。幾個月前王拓往生,他出獄後的政治動向,亦曾有部分人質疑。於是,試著回到七○的大環境,或許才能理解陳映真、王拓等人何以如是作為,並試著反思當下台灣。本文刊於「想想論壇」2016.12.6

adam6156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2016年諾貝爾文學獎得主是著名的音樂人、60年代狂暴的代表人物巴布‧狄倫(Bob Dylan),引發一陣驚訝與討論。狄倫的音樂與詩相連,這已是常識,更無人能否定狄倫的重要性,但要將狄倫與諾貝爾文學獎相連,這似乎就考驗了諾貝爾文學獎的定位;但證之它一路的脈流,確實有太多爭議點,於是書此文略記一番。本文同時刊登於《文訊》374期(2016年 12月)。

adam6156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60年代是個「不可思議的一年」(The Incredible Year),歐美日中都被捲入這歷史的黑洞裡,而關於日本的「全共鬥」乃至演變成赤軍連激進暴力行動,前此川本三郎《我愛過的那個時代》引發極大的震撼,但迄今討論那時代的日本當代史,都集中於大學、成人,對高校生殊少論及,是以四方田犬彥《革命青春:高校 1968》中譯出版,就具有相當的補遺作用。感謝鴻鴻邀約,讓我就此書寫了一篇導讀。

adam6156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前立委、文建會主委、民進黨祕書長王拓病逝了!多數人記得的是政治人王拓,卻遺忘了他既是1970年代寫實主義旗手,更是「鄉土文學論戰」的戰士與箭靶。重回 70年代「鄉土文學論戰」背景,看王拓一生的文學政治鄉土路,或許較看得準。本文同步刊登於《文訊》371期(2016年 9月)。

adam6156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影視史學是大眾文化的產物,更讓歷史的書寫、詮釋必須面對公眾,不再祇是成王敗寇的定格而已。
近年來,一部看似時間架空,卻內蘊歐洲中世紀轉折的影集《權力遊戲》,不但廣受世人熱愛討論,它背後投射的歷史背景──英國的「玫瑰戰爭」也因而活絡起來。其實細觀該影集內容,除了可由歐洲史切入,也和東方日本的戰國時代有諸多巧合。因而,剖析該影集除了娛樂旨趣外,更多關於人性/權力的糾葛都可由此明晰活化,所以特寫此文以一窺小小心得。本文同步刊登於《文訊》368期(2016年6月)。

adam6156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今年是中國文革爆發五十年,又逢習近平大搞文革舊習的年代。遙想台灣在漢賊不兩立、反共掛帥的白色年代,除了資訊封鎖、言論扭曲,致使彼岸中國從不讓此間人民理解,直到凌耿的《天讎》、安東尼奧尼的《中國》紀錄片,台灣才稍稍接觸文革中國是怎回事。但才短短幾年,《天讎》突然神隱,數十年來沒多少人知詳情,直到近日大塊文化出版了復刻的《天讎》,改以《從前從前有個紅衛兵……》之名出版,中生代年紀的人才喚回記憶,原作者郭坤仁還於台北書展中現身。祇是他不知,此書在我年少時影響的深遠刻痕。本文同步刊登於《文訊》第365期(2016年3月)

adam6156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因為一則中華電信的廣告,讓我的記憶又重回兒時,尚屬農業社會形態的攤販叫賣聲。自然界從不是寂然無聲,城市的聲響更是正常不過,它和庶民脈動、商業生機息息相關。因此,我借用《倫敦的叫賣聲》,回顧那已逝的城鎮年代(八○年代以前),也期新時代的聲響依舊有味。本文同時刊載於《文訊》317期(2012年3 月) 前些時日,有則中華電信的廣告是這樣的:一位顯然是中產以上的母親,拿起長途電話和遠方(應該是身處異國)的女兒敘舊,講著講著屋外突然傳來「芋粿,紅豆粿~~」的叫賣聲,遠方的女兒興奮異常,於是母親將耳機貼近窗口,讓女兒重溫她最喜的記憶之聲,以及由聲音串起的懷舊滋味。
科技傳輸與懷舊滋味的巧妙貼合,本是該擊掌叫好的點子,卻讓我有些愕然。祇因「芋粿,紅豆粿~~」的叫賣聲是錄製好的、齊一化的機械聲調,這種複製再造的聲調若可以讓中產遊子驚豔不已,那懷舊所淬取的重振元素也未免太廉價了!不過,也因為這則廣告,讓我思緒跳躍個九重天,回到約莫四十年前城鎮年代的叫賣聲了!

adam6156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 人氣()

雖說山崎豐子的小說,大多厚重如石磚;然而拜《白色巨塔》、《華麗一族》、《不毛地帶》等日劇的引領,不少人已看出,山崎女士想說的不是風花雪月,而是權力鬥爭(不論場域是醫院、金融界、商界、航空業、媒體)背後的結構與文化,如斯視野呈現的文藝結晶,於此間向來闕如,我試圖從地域(大阪,乃至整個關西)切入,更進一步談山崎以大阪為舞台的意義。本文刊於《文訊》308期(2011年6月號)。

adam6156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 人氣()

向來喑啞的島國,這些年來開始有了回顧一己和家族的聲音。除了傳統式的發音書寫模式外,慢慢地,深掘底層伏流的探勘也有了一絲成績,我試著將陳俊志的《台北爸爸,紐約媽媽》(時報)和吳億偉的《努力工作》(INK),作一種異中有同的比較,賦予「伏流生命」的意涵。本文亦刊登於《文訊》305期(2011年3月號)

adam6156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就媒體見報率和文創產量而言,昔日曾發皇一陣的「報導文學」,形跡似有弱化模樣;可是,由於網路和影像的發達,這社會要挖掘「好鳥枝頭亦朋友,落花水面皆文章」的能耐,又比以往好上許多。理論上,這是「報導文學」更豐盛的年代才對;但實際層面卻不是如此,顯然是任督二脈未打通所致。忒就「報導文學」的生根茁壯,到其面臨瓶頸寫了一文,發表於《文訊》301號(2010年11月)

adam6156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陳映真.bmp
此文是應印刻文學之邀刻畫陳映真,刊載於2004年八月的專輯系列文章之一。置於「新世代創作者眼中的陳映真」欄位,其餘參寫者和「新世代」稱號的確名副其實,獨我例外,思之既感慨又感傷!

adam6156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7)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