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分類:棒球語絮 (14)
- Aug 02 Tue 2016 10:21
在里約奧運前等待一朗
- Feb 28 Fri 2014 02:59
曾經熱血的日治棒球物語
千呼萬喚中,熱血的棒球電影《KANO》正式上映了!不可避免的,由於語言問題引發大中國沙文主義者的撻伐,卻也因而觸動日治殖民時期,台灣人如何由排拒、畏懼棒球,到「能高團」的初萌,以及日後三民族合體(日漢原)的嘉農傳奇。我以謝仕淵的《國球誕生前記──日治時期臺灣棒球史》為本,檢討的不僅於棒球,更是藉由殖民者的遊戲規則,如何淬鍊、茁壯自身的宰制/反抗史詩。本文同時刊登於《新新聞》1408期(2014.02.27─03.05)。
魏德聖果真魔魅無窮,由他監製、馬志翔導演的電影《KANO》,還未上映前立即招致某色彩鮮明的蛻化型報紙,以密集但粗糙的手法將它烙上「皇民」印記;另外,也有原住民忙不更迭地疾呼「關注嘉農,為何忽略更早成軍的花蓮『能高團』呢」?
- Sep 08 Sun 2013 02:29
驚雷扯斷的記憶────關於徐生明的猝逝
- Aug 04 Wed 2010 04:22
妾身未明的早產文類──淺談「運動文學」
這個夏日頗熱,除了氣溫,體育場上不少台灣兒女的表現,也讓人熱血沸騰。 網球場上的盧彥勳、美國職棒裡的郭泓志、高爾夫女將曾雅妮、IBAF世界青棒的驚豔,熱力衝爆整座島嶼。祇是,我怕民力的抒展若沒更強力的文化支撐,有可能會如煙火般瞬間消逝。此文同時刊載於《文訊》298號(2010‧8)。
- Feb 19 Thu 2009 03:19
驚雷中復活的職棒球員工會
節氣尚未到驚蟄,然而職棒球員工會復活的訊息傳來,卻讓人有「於無聲處聽驚雷」的快意。雖然因象、牛兩隊資方的強力作梗,讓情人節當天爐灶再升的職棒球員工會陰霾滿佈;雖然有質疑者、敵視者頻放迫擊砲:工會再起能保證簽賭放水醜聞不會引爆嗎?球賽會更好看嗎?我們的棒球實力會更強嗎?……但更多的球迷是熱血沸騰,齊力聲援球員工會。也就是說,愁雲慘霧裡赫見天光,大地似有回春跡象。
- Jul 22 Tue 2008 02:32
日本野球的平成維新──老幹新枝的風華絕代
盛夏風雨,讓個因新政無能而柔腸寸斷的島嶼,更顯悽悽悽慘。另一方面,沒有王建民的夏日盛宴,總少了些味道,而十七日更傳來野茂英雄決定引退的消息,球迷的不勝唏噓是必然的。今季大聯盟開打之初,一場洋基出戰堪薩斯皇家隊的比賽,久違的野茂上場救援,沒了招牌的龍捲風動作,球速更是聲聲慢,廉頗老矣的姿態甚明。不過這根本不打緊,野茂的引退絕不影響他的歷史地位。須知,連王建民敢於向大聯盟挑戰,都得拜野茂之賜。
- Nov 10 Sat 2007 02:58
以戰士之名打造巴洛克
雖然,台灣的棒球熱火依舊燃燒中,世界盃、亞洲職棒大賽,以及攸關明年北京奧運參賽權的亞錦賽正陸續登場中;但這都是秋收之後的祝祭儀典,是職棒正規球季的外延。畢竟美國人向來以職棒球季的進展作為四時的測試針,春耕、夏耘、秋收、冬藏紊亂不得。那麼在秋收的世界大賽之後,儘管還有球員、經紀人、資方的錢鬥;但對於廣大球迷而言,重溫這一季的經典賽事,甚至重溯過往英雄的偉業似乎更為重要。關於後者,名人堂人物的夙昔風範,永不會褪流行。
- Aug 26 Sun 2007 04:00
懷念阿久悠,莫忘棒球情
- Nov 12 Sun 2006 23:57
永恆回歸的苦痛與樂趣──台灣棒球的本土質性
十一月三、四日,台灣身體文化學會暨台師大體育研究與發展中心主辦了「邁向棒球博物館之路──棒球文化資產保存研討座談會」,我有幸受邀參加以「台灣棒球的歷史與文」為名的第一場座談。我試圖以尼采「永恆回歸」的概念為台灣的百年棒球發展史提供一粗胚形模。
- Apr 03 Mon 2006 03:01
決戰異世界的狂想曲──關於世界棒球經典賽
隨著台、日、美職棒的陸續開打,春耕、夏耘、秋收、冬藏的棒球時序也跟著展開。但因首屆世界棒球經典賽,宛如普羅米修斯為人類捎來火種之後,棒球世界變得不一樣了。日韓創紀錄的三次對決、古巴的死中求生、美國機關算盡的糗態、墨西哥奮力一擊贏來的尊重,以及拉美球風的風華呈現……,凡此,都讓初春的三月更像火熱的夏豔。
- Aug 28 Sun 2005 02:17
台灣職棒的藍斯洛──眺望晨曦的廖敏雄
職棒再度發生黑金涉賭醜聞,這第二次的涉賭案究會如何發展?對於台灣棒球造成何等的傷害,猶待關注。腦海中想到的是八年前時報鷹整隊報銷的悲慘往事,尤其是「棒球王子」廖敏雄的殞落最令人扼腕捶胸。2004年12月31日,第一次的職棒簽賭案二審定讞,廖敏雄由原先的一年八個月改判為一年,緩刑三年。雖不用入監服刑,但涉賭污名從此烙在他身上,除了遺憾,更令人痛心!
- Aug 03 Wed 2005 22:09
宛如風中三重奏──投手丘上的王建民舞影
本文同時刊載於「遠見」系列的《30雜誌》第十二期(2005年8月)。「王建民」在台灣,如今已不只是個運動偶像明星,更是政爭、八卦、亂序四溢的台灣社會,備受期待的激濁揚清主力。所以,當王建民受傷的訊息傳出,眾人失落異常,既是為他未能打鐵趁熱奠下大聯盟的穩固地位扼腕,也是頓失清新活力之後的心態呈現。本文不只是親睹球賽的記聞,更多的是要賦予「王建民」更多的想像空間。如今傳來王建民復健順利的佳音,期許他能迅速再立於投手丘上,神勇更甚於前,讓王建民奇蹟屹立大聯盟。
- May 25 Wed 2005 04:17
曲罷人情在──《隊友情深》推薦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