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分類:風中閱讀聲 (20)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學養紮實、神采喚發的吳叡人出書了!雖不是學院式的系統性專書,卻是近二十年來潛思踐行的生命之作。作為他的同學有必要就該書和衍生的事項略作導覽,並提出自己的看法,遂有此文。本文刊載於「想想論壇」2016.8.17

adam6156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馬英九一句「我不知道原來香港是這麼危險的地方」,既輕佻又不符實情,卻勾起我個人對 80年代禁書文化中的「香港因素」之回憶,談書兼論香港之所以為自由地之因:與中國維持距離。而今這因素沒了,即連聲色犬馬亦變調。本文發表於「想想論壇」2016.6.21。
明知時間倉卒、地點敏感卻硬要新政府買單,碰到軟釘子一點都不意外;然而,去不成香港的馬英九還是透過預錄向「亞洲出版業協會(SOPA)」發表英文演講,除了「我不知道原來香港是這麼危險的地方」的輕佻揶揄,再度證實此人雞腸鳥肚、自我感覺良好外,演說中提到「我記得七十年代臺灣還是戒嚴時期,出版自由仍被限制,我們都是在書報攤『偷看』從香港私運過來的禁書。香港人自己都不知道,香港曾經扮演臺灣年輕人突破政治禁忌的對外窗口。」箇中可議者還著實不少。

adam6156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在東瀛薄有聲名的台裔作家陳舜臣於2015年1月21日逝世,享年90歲。或許拜本土化與哈日風掀起之賜,這二十多年來,台灣陸續補出他的歷史小說,這才能窺得他小說的奧奇與言外之音。但本地對陳舜臣的生平、小說其實都一知半解,且他逝世後的相關報導不是語焉不詳,就是刻意談他的中國情懷,這些不能說錯,但總讓人遺憾。陳舜臣的歷史小說能立足東瀛,固然和他以異邦人紹介中國物事有關,但莫忘他所在的日本大眾文學脈流,賦予他何等資源,這絕不能視而未見。所以,立基於日本大眾文學,再發展他的異邦中國枝葉,如是我言。本文同步刊登於《文訊》353期(2015年3月)。
冬寒最易奪人魂、烙傷印。就在掀起滔天巨浪的甲午即將告退之際,很不幸的,潮起潮落中也捲走了日本台裔歷史小說家陳舜臣。

adam6156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甫落幕的三一八學運,意義、定位、影響,一時半刻是難以說清道明。也因為這次學運太澎湃、層面太廣,所以上個曾讓人心嚮之的「野百合學運」就顯得遜色許多,但其間傳承不容輕忽。除這兩大學運之外,台灣史上可還有什麼學運紀錄嗎?似乎有的,但太單薄、斷裂,以致難成篇章,不過,就既有資料進行重整,還是可汲取幾許意義來。本文同時刊登於《文訊》343期(2014年5月)。

adam6156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台灣年輕世代集體陷入未來無望的「崩世代」魔咒,偏偏這政權毫無所為。當然,灰黑景像佈於年輕世代眼前並非台灣獨有,歐美情況亦然,且左支右絀現象更令人喪氣。Tony Judt以堅定的社會民主主義者身分,診斷病因、爬梳脈絡,確實能讓人耳目一新。本文同時刊登於《新新聞》1410期(2014.03.13─03.19)。

adam6156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電影《大稻埕》儘管熱賣,卻更引發是否忠於史實的課題。當然,何謂史實?電影如何刻畫歷史劇?這從來都沒有單一標準,且在台灣這還類討論的時間還短淺,所以看看洋人的例子殊為必要。還有我得說,《大稻埕》未必得列入歷史電影之疇,但它有踏階銜接這領域便是。此文同時刊載於《新新聞》1406期(2014.02.13─02.19)。

adam6156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從雙子星弊案到美河市風暴、從士林壬家到苗栗大埔,都不能孤立地看待任何單一事件,而是土地政策、都更、炒房、政商合流都得一體視之。於是陳東升的《金權城市》必須一讀再讀,並期後續。本文同時刊登於《新新聞》1401期(2014.01.09─01.15)
從台北雙子星大樓聯合開發案出包,到美河市建案爆發利益輸送,兩疑雲的內容與過程彷如雙胞胎;祇是眼看大火即將燒起、沸點更超乎眾人想像之際,突然一陣大雷雨,另個新聞很快就覆蓋過去,眾人滿腹狐疑之後也難以接話。另外,喧擾多年的苗栗大埔案,台中高等行政法院的更審判決內政部區段徵收不合法、苗栗縣政府拆遷違法。但接下來能否還地建屋,踐行土地正義?都還得繼續看下去!

adam6156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2013耶誕節次日, 恰好是某一爭議性巨型人物的120歲壽辰,那就是不容他人與其爭天下、欲行改造六億神州的毛澤東。儘管鬼魂已遠颺卅七年,卻還是難以對他蓋棺論定;但新時代的變化卻讓人必須重新認識他,否則依舊不解現行中國。所以我試以錢理群的《毛澤東時代和後毛澤東時代》作簡要解說。本文同時刊登於《新新聞》1399期(2013.12.26─2014.01.01)

adam6156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食安問題讓台灣人聞食色變;但問題怎來的?究有無根本解決之道?不探究背後的政治經濟學絕不成,所以他山之石就該好好參照。本文同時刊登於《新新聞》1397期(2013.12.12─12.18)

adam6156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在康寧祥出版《台灣,打拼──康寧祥回憶錄》後,儘管檯面上的藍綠政治人物都文風不動,但該書猶如照妖鏡,讓多數政客因而現形,難堪的很。當然,老康的回憶錄爭議仍多,譬如從中壢事件到一九八二年的批康運動,裡頭還有太多問題猶須論辯。同時他於《首都早報》的速速收攤,還有欠交代;他或被質疑過於妥協,但大體而言,他稱得上是始終如一的政治人物。本文同時發表於《新新聞》1395期(2013.11.28─12.04)

adam6156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馬王鬥已從熱戰轉為冷戰,但這段時間裡,公部門官僚顯露的顢頇、反動諸愚行,隱約讓人聯想到Hannah Arendt的「平凡的邪惡」概念;不過,想要引用這一概念可得小心周延些,否則祇會變成膚淺的呢喃私語。本文同時刊載於《新新聞》1389期(2013.10.17─10.23)。雜誌上題為〈平凡的邪惡不是缺乏責任與判斷的藉口〉。

adam6156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總說「今日的新聞,是明日的歷史;今日的歷史,是過去的新聞」,但台灣真有媒體工作者敢夸言,過往工作的成績可匯為有用的歷史資材嗎?莫說媒體環境大不如前,年輕新聞工作者基本涵養太差──中天新聞誤將英國女王當成佘契爾夫人的糗態,並非單一個案;而是白色恐怖年代的思想洗刷,台灣的新聞界究留下多少「證言」,可供後世理解曾有的時代血印呢?答案恐是令人失望吧!

adam6156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adam6156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 人氣()

《想像的共同體》中譯本近日印行新版,且作者Benedict Anderson再度風塵僕僕來台,和舊雨新知再敘「想像的共同體」,無論在誠品、台大、成大都掀起偌大的聽聞風潮。既曰「想像」自然會不斷延伸、深化,而非老調重彈,這才是大師風範。

adam6156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宮前町.jpg
甫行遠颺的二○○六年,由於政治的動盪嚴重影響到庶民的身心,庶民既不可能守株待兔,除了藉由日常經濟來自行調整,關於閱讀、休閒的取向更是關鍵。

adam6156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思想.jpg
絲絲春雨、乍聞的驚雷,總讓人聯想到史特拉汶斯基那大膽、狂野的《春之祭》。果然,在藍綠讓人倒盡胃口的延長賽,弊案疑雲霜滿天的時刻裡,傳出知識界再冒新筍,那就是《思想》雜誌的「創刊」。說是「創刊」,其實是續前緣,因為該雜誌的主事者,聯經發行人林載爵和中研院社科所副研究員錢永祥,早在一九八八年就聯手推出以譯介西方思潮為主調的《思想》,斯時已是研三,準備著手撰寫論文的我,如獲至寶之餘篇篇細啃詳讀,渴望源源活水汨汨而來;殊不料,《思想》竟爾夭折,也未聞追悼話語。匆匆十八年一過,今春浴火重生,著力點轉為聯結舉世華人知識菁英,用為對話激盪的平台。如斯的天降甘霖,總該給予祝福,期能亙遠流長,化育日益貧瘠的人心之河。

adam6156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9) 人氣()

誠品好讀.gif
本文係應《誠品好讀》之邀,所撰寫的2005年人文社會書籍回顧文章,刊載於二○○六年一、二月合刊號。先前原本想拿來作為被老鼠會點名的「推薦五本書和五個作家」,但因我已連續三年作如斯的回顧工作,BOT長期工程和有機組合屋畢竟性質不同,所以還是等五本書談完後,再行貼文了,疏漏處其實還不少,尚祈各方賢達指正。

adam6156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韋伯.jpg
自被革少點名要寫什麼五本書和五個作家後,像荒野中遭雷擊一樣,既沒有使徒保羅「幡然悔悟」的心情,也沒中樂透的快感(奇怪,被點到名的,不是該給紅包嗎?),倒像是置身安倍晴明時代的平安京,乍見百鬼夜行那樣的五味雜陳,不唱首歌、跳段舞是無以解咒般。就趁此新春美景,寫一下自己最近的書籍體觸,與眾人分享丙戌狗年新氣象也好。我所書所寫未必是新書,也不一定是什麼非讀不可的經典名山力作,只是當下時空下人與景的一己心得罷了。五本書不是宮本武藏的《五輪書》,所以不用齋戒沐浴再行拜讀囉!

adam6156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4) 人氣()

台灣戰後經濟分析.JPG
昨天傍晚,友人鄭陸霖告以「劉進慶走了!」的訊息,令我震憾不已!迅即上《朝日新聞》查證,得知現為東京經濟大學名譽教授的劉進慶,因骨髓異形症候群病逝,享年74歲。

adam6156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米糖相剋.jpg
此文原載於《新新聞》周報898期(2004年5月20日~5月26日)【說書】專欄,原題〈舊瓶新酒的新本土論述〉。「米糖相剋」原是發軔自新渡戶稻造、矢內原忠雄、川野重任,乃至戰後張漢裕、涂照彥、劉進慶等重量級農經學者,關心備至的課題。且不僅於學術旨趣,更和台灣經濟社會的脈動相連屬。柯志明的用心不在於炒冷飯,而是藉著舊課題的深探,企圖找出台灣史新的關注範例。只是迄今除引發有識的經濟學者與歷史學者作出回應外,社會學界仍顯空寂。

adam6156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