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去年此時,因「廣大興」事件,台菲緊繃。一年後,因越南的反中排華,台商受創至深。是偶然?是必然?台灣的東南亞研究似乎還沒個梗,讓人搖頭不止;另外,陳光興於二十年前提出「次」帝國批判,看似犀利,實則狂射稻草人,而今觀之,更少了「中國因素」注入。凡此,台灣的南方之眼根本還沒打開。

去年此時,屏東琉球籍「廣大興」號漁船事件,由之引發軒然大波,台菲關係高度緊張;今年此時,因為南海石油探勘爭議,中國與越南也拉昇到衝突層級,但,近日越南境內的反中抗議,竟擴大為全面性的反華動亂,台商飽受池魚之殃。祇不過,台商成為箭靶是偶然的嗎?從台菲衝突到台越出包,我們是否獲得什麼啟示呢?更清楚地說,我們的東南亞研究如何了?

從最後一個問題談起好了。去年台菲衝突期間,媒體除了歷數台菲曾有的漁業紛爭外,有人談到十七世紀初西班人的幾場屠殺華人運動。另外,衝突期間還爆發「便當文」事件,茶壺裡風暴再添一椿。然而零零總總難湊成體系,而當新聞熱頭過了,一切都復歸如常。

台灣向來不把菲律賓放在眼裡,所以衝突一發生,喊打喊殺聲浪大起;可今日面臨越南風暴,島內掀起的不是狂風驟雨,而是疾馳後突然停頓的窒息。儘管台灣人一樣瞧不起越勞、越配,但對於社會主義越南的軍事戰力可一點也不敢小覷。

此外,台商到越南的廠家和產值僅次於投資中國者,這可不是說撤就能撤(譬如台塑河靜鋼廠);另外,不少赴越台商係由中國南進的中小企業主,若越南也待不下去,可能就得再覓柬埔寨、緬甸等國家,不可能倦鳥歸巢。再加上來台的越配、越勞人數逾數十萬,要經濟制裁恐會先傷及自身,所以官方與民間一點都不敢太盲動。

由於越南和中國同屬高掛社會主義招牌的官僚政權,所以五一三當日於平陽省的暴力行動,各方咸認若無官方的縱容、默許,絕不可能那麼猖狂。證之五一八大遊行前夕,官方發出嚴重警告、軍警大動作駐守後,遊行就雷聲大雨點小。可見越南和中國一樣,鎮壓內部尚遊刃有餘。祇不知這回官方的放縱是隔山打牛或者為內部的貧富差距怨聲找宣洩口?那為何是台商?

中山大學社會系王宏仁教授,指出不少台商雇用的陸幹是造成衝突的源頭。當然也有人聲稱,台商本身就是風暴中心。看看上個月廣東東莞台資寶成集團裕元鞋廠的罷工風波,和這回越南動亂的時間點如此接近,所以台商的經營管理模式恐怕得大大檢討一番。但對多數台灣人來說,越南究竟怎回事?為何反華如此激切?事過境遷後大概就乏人聞問了。

不解菲律賓,搞不懂越南的想法,更不用說認識整個東南亞。其實,介於太平洋與印度洋之間這片既擁有廣大陸地,也涵蓋萬千島嶼,人種、宗教、政體互異的區域,舉世根本沒幾人能解說,遑論閉關自守慣了的台灣。但除了研究上的難題,更根本原因在於,台灣漢人依舊是以一種「大中國」夷夏之防的心態睥睨周邊國家,所以不想、不願理解東南亞究有啥福地洞天,台灣的南進於是被賦予了「狐假虎威」色彩。

距今適巧二十年前,陳光興發表〈帝國之眼:「次」帝國與國族─國家的文化想像〉,強力批判《中國時報‧人間副刊》於一九九四年三月策畫的「南向專輯」向體制靠攏,為國家機器主導、在野黨背書的南向政策找尋歷史、文化的理論基礎。這文章在小小的台北文化─學術圈引起一定的風暴自是難免,就且不談。倒是他如何定義「次」帝國,有值得一談必要。

依陳光興說法,「次帝國」指稱帝國主義下的依賴性次級帝國。由於台灣的政經、文化結構受制於美國與日本,在這種結構中企圖向外擴張的對象是政治經濟體質更為弱勢的地區而非強勢資本主義地區。陳光興更一針見血指出,「帝國主義擴張心態可能造成的效果,不僅是在剝削他國勞工,它對本地勞工也相當不利:關廠、資金外移造成勞工失業」。凡此見解都有一定的針砭效用;但他不想論辯的次帝國的建立能否成功,其實正是他論述能否成立的關鍵。

如今的資本帝國不僅於美日,再度崛起的中國「天朝主義」挾著國家力量大肆揮戈東南亞與非洲,台商在這新的資本鏈條裡扮演了分工角色。偏偏東南亞兩千多年來對於北方帝國的戒慎更甚於新帝國(美日),尤其是越南這個東南亞最華夏化(sinicization)的國家,一旦激怒它起而反擊,台商受難就不意外。莫說台灣政府不可能搭理,中國連當地華人都懶得照應,就甭想扶台商一把了。

於是,辛苦締造的產業可以一夕崩壞。試問:這樣的「次」帝國論述能成立嗎?所謂的「帝國之眼」置於現實就是「帝國之遠」!

此際最該借鑑的正是越南。它不怕倚賴帝國,卻可以靈活游移於諸帝國(日、法、美、中)之間,為自己創造不可輕侮的民族力量。越南風暴已證明「次」帝國是海市蜃樓,財大氣粗連紙老虎都不是。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adam6156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