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韋伯.jpg

自被革少點名要寫什麼五本書和五個作家後,像荒野中遭雷擊一樣,既沒有使徒保羅「幡然悔悟」的心情,也沒中樂透的快感(奇怪,被點到名的,不是該給紅包嗎?),倒像是置身安倍晴明時代的平安京,乍見百鬼夜行那樣的五味雜陳,不唱首歌、跳段舞是無以解咒般。就趁此新春美景,寫一下自己最近的書籍體觸,與眾人分享丙戌狗年新氣象也好。我所書所寫未必是新書,也不一定是什麼非讀不可的經典名山力作,只是當下時空下人與景的一己心得罷了。五本書不是宮本武藏的《五輪書》,所以不用齋戒沐浴再行拜讀囉!

《新教倫理與資本主義精神》,馬克斯‧韋伯著,左岸。

雖然韋伯的中譯著作日多,但《新教倫理與資本主義精神》就像大乘佛典的《般若波羅蜜多心經》一樣,既是韋伯思想的入門,也是精髓所在。廿多年前初讀,但覺縱橫歷史、社會學的澎湃洪流,十多年前再讀,但覺河中金沙澄澄的欣喜;今再讀則如祇園聆聽佛陀的心情。當然,若你仍懷抱「中國何以不曾發展資本主義?」或是「儒家精神與資本主義關連」的意圖,那這本書不看也罷。近日,看此書竟覺像卡夫卡的寓言小說,所以,請以重溫存在主義的心情看此書,才可能新義創生。

杜斯妥也夫斯基.jpg

《卡拉馬佐夫兄弟》,杜斯妥也夫斯基著,貓頭鷹。

最好不要看耿濟之翻譯的《卡拉馬助夫兄弟們》,因為我高中時初嚐真是吃盡苦頭,如今貓頭鷹版的斯書,同是直接譯自俄文,譯筆更為通暢平順。當有人倡言,小說即將式微之際,讓我們回首這部集古典與現代小說大全(心理小說、推理小說、哲理小說、書信小說等等)的大部頭力作,絕非只是緬懷而已;其實廿一世紀今日,更像十九中葉以後虛無當道的俄羅斯。但同樣地,你必須先拋除儒家孟軻淺薄至極的勞什子「性善論」,才可能真正在杜氏的堂奧門外走上一回。

《昨日世界──一個歐洲人的回憶》,史帝芬‧茨威格著,邊城。

年紀愈長,愈覺茨威格猶似濃醇好茶,澀甜苦酸俱足,卻又不混雜。此書是以市民布爾喬亞、知識貴族的心情,直書奧匈帝國曾有的風華,一次大戰後德奧文化的榮景回顧。做為猶太知識分子,面對納粹的迫害,茨威格和班雅明都以自我了斷,作為文明的殉道者,可他們的筆觸和思惟深度,硬是較慘遭文革迫害的中國文士來得複繁多樣。除了本書,伊利亞斯‧卡內提的「回憶錄三部曲」──《得救的舌頭》、《耳中的火炬》、《目光的遊戲》(台灣商務),亦應一併參照。

湯錦台.jpg

《閩南人的海上世紀》,湯錦台著,果實出版。

從《大航海時代的台灣》、《開啟台灣第一人──鄭芝龍》,再到這本《閩南人的海上世紀》,蔚為台灣海洋史觀三部曲,本書則是其中的首部曲。須知,即使是倡議台獨史觀的諸先行者,內心深處其實對海洋陌生的緊,直到湯錦台著作問世,才讓我們深刻體受什麼是真正的海洋史觀。千萬不要先行揣度作者是統是獨,那是刻舟求劍的愚行。就像馬克思可以翻轉黑格爾、Gramsci可以善用Croce的思想一樣,湯錦台提供的菜樣絕非一味而已,重點是讀者如何創化了。

《成為日本人》,荊子馨著,麥田出版。

後殖民論述當紅之後,向被視為禁忌的日治後期集體記憶問題遂成為豐厚礦藏;不過,由於瘖啞太久,我們又得歷一段集體發聲或反發聲的年代,台灣/中國老世代各自猶在亢奮不平階段,後殖民論述者也多停留於套理論的囫圇層次,或許本書的中譯,可以讓我們可以在主觀的立場與思惟中稍稍提到制高點,經由歷史/結構的互動慢慢拈出新出路,否則狹谷巷弄般的視野只會讓我們窒悶而亡。另,若搭以周婉窈《海行兮的年代》(允晨文化),收穫將更可觀。

然後哩,我想點名以下五人繼續開礦。

郝譽翔、師瓊瑜、方向歸零、blah blahblah裡頭的caffen、馬世芳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adam6156 的頭像
    adam6156

    山農木屋

    adam6156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4)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