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月一日,日本知名的音樂作詞家阿久悠病逝於東京,享年七十歲。阿久悠一生產量極豐,八代亞紀的〈雨の慕情〉、岩崎宏美的〈熱帶魚〉都曾紅透半邊天,而其中讓石川小百合一砲而紅的〈津輕海峽冬景色〉更是台灣人耳熟能詳的優美詞曲,甚至連動畫卡通《宇宙戰艦大和號》的主題曲也出自阿久悠之手。由於阿久悠之名婦孺皆知,所以當其死訊傳出,NHK立即製作專輯追悼之。
其實,阿久悠不止於是個秀異的作詞家,也是傑出的小說家和棒球熱愛者。西武獅和前大榮鷹的隊歌,填詞者都是阿久悠,至於〈擁有現在〉(今ありて)則是第六十五回高校野球(甲子園)大會的入場歌曲。更別忘,他於一九八三年出版的小說《瀨戶內少年野球團》(麥田,二○○一年中譯本),堪稱是日本經典位階的棒球小說。即使是一九八四年由大導演篠田正浩改編的同名電影──參與演出的包括紅顏薄命的夏目雅子、傑尼斯的第一位男偶像鄉廣美、如今紅透國際影壇的渡邊謙、極道之妻岩下志麻等,也是日本影壇重要的影像資產。
總之,阿久悠對於棒球文化的參與、澆灌頗似明治年間著名的俳句詩人正岡子規。逝世百年的正岡子規由野球體育博物館在二○○二年選入「野球殿堂」(棒球名人堂),或許阿久悠有可能踵繼其後。
《瀨戶內少年野球團》描寫的是二戰結束初期,淡路島一群茫然失所的少年藉由接觸棒球,產生與外界脈搏相通、群策群力,以及確立方向感的故事。去年我曾在舞子,循著高聳偉岸的明石海峽大橋遠眺這座島嶼,隱約可感一甲子前它的封閉、失落,阿久悠靈活地將棒球、流行音樂、電影串成幼童的啟蒙口訣。這樣的故事和表現手法,在諸如《沙地傳奇》、《小子大聯盟》這類的好萊塢電影都嗅聞得到,可在東方還不多見。
過去台灣雖有《紅葉小巨人》、《感恩歲月》等棒球電影,但都太平淡,欠缺人性的矛盾衝突。透過《瀨戶內少年野球團》(不論是小說或電影),有志者應當尋繹紅葉、三級棒球到二郭一莊的逝水年華,是如何聯結我輩的集體記憶,那意象不止於棒球,這為的是確認「我是誰」。再者,台灣文人喜愛棒球的不乏其人,在看著王建民於大聯盟一步一腳印時,更應以阿久悠為標竿,全力透過文學、藝術、歌謠來紀錄此時的心靈躍動和認同成長,這才得以超脫成敗和技術爭辯。否則,台灣人看建仔的角度永遠是扁平而欠缺參與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