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記得那是燥熱的周末,剛從小學畢業的我正忙著大清早背英文字母,以及演練國中數學題,可這時街頭巷議傳來「李小龍暴斃於女星丁珮床上」的驚人噩耗。怎可能?他可是偉大的武打英雄,最讓人目不轉睛的時代巨星,何況當時他才卅二歲精壯之年,怎會如流星般瞬眼成空呢?
當然,這不會只有我這準國中生會困惑、迷離、扼腕,當日所有人都圍著報紙爭相閱覽相關的報導,至於事件發生地的香港,彼時是如何的驚天動地、人心失所,光用想像就可連接那撕心裂肺的場景。港台之外,整個海外華人地乃至美國好萊塢都如受雷殛。因為消逝的不止一人,還是一整個文化意象的驟然停擺,那是英雄隻手打造的新世界,旁人是不可能瓜代替補。
- Jul 20 Sat 2013 22:30
他以身體召喚了世界──李小龍逝世四十周年
- Jul 09 Tue 2013 00:23
壁石總向我飛吻──黯然離開蘋果園
- Apr 21 Sun 2013 03:43
風雲總得託能人──淺論法拉奇的《風雲人物採訪記》
- May 09 Wed 2012 04:50
永恆回歸的今之薛西弗斯
這個四月,撼動了我已然倦怠、蹣跚的前路,所幸柳暗花明又逢春,新開的枝芽讓我有個新譜曲。不過,2012大選後的台灣變局,尤其是知識菁英、媒體與政治的牽連,看似應接不暇,冥冥之中又似曾相識。而這樣似曾相識的「永恆回歸」(Eternal Return),廿多年來我已兩度預聞,它在哲學上、歷史意義、社會學上,以及政治實踐上,該賦予什麼面貌,此刻正尋思中。
回顧2012年初,美、中、跨國資本家、黨國體制四位一體的「不神聖聯盟」(Unholy Alliance),讓旌旗蔽天、戰鼓昂揚的民進黨大軍整個絆倒在凱達格蘭幾里外。就因為過於志得意滿,所以才有旺旺集團總裁蔡衍明接受《華盛頓郵報》記者Andrew Higgins訪問時,就六四、共產黨、統一,以及媒體內部言論自由等議項,有著和絕大多數台灣人迥異的看法見於報端。雖然迄今蔡衍明及旗下所有的官方說法,都指責《華郵》扭曲誤導了這位學識無多的生意人;但知悉蔡衍明平日言行者皆知,《華郵》所陳就是蔡衍明的真心話。
- May 01 Tue 2012 18:42
春祭,怎奈得暗黑鉤沉
- Mar 20 Tue 2012 04:38
「理性的狡猾」在中國
黑格爾曾指出,歷史的目的就在於「理性暨精神的實現其自身」,特定的人與「英雄」都祇是「理性」與「精神」的工具。他們為了自我的利益而與人衝突、爭戰,因而受到報應、招致損失,在此同時,「理性」卻得以展現在歷史之中,且毫髮未傷,也就是說「必須透過特定物及對該特定物的否定,普遍性才得以實現」。這就是黑格爾有關「理性的狡猾」(Cunning of Reason)的基本見解。
- Mar 04 Sun 2012 05:25
城鎮年代的叫賣聲

前些時日,有則中華電信的廣告是這樣的:一位顯然是中產以上的母親,拿起長途電話和遠方(應該是身處異國)的女兒敘舊,講著講著屋外突然傳來「芋粿,紅豆粿~~」的叫賣聲,遠方的女兒興奮異常,於是母親將耳機貼近窗口,讓女兒重溫她最喜的記憶之聲,以及由聲音串起的懷舊滋味。
科技傳輸與懷舊滋味的巧妙貼合,本是該擊掌叫好的點子,卻讓我有些愕然。祇因「芋粿,紅豆粿~~」的叫賣聲是錄製好的、齊一化的機械聲調,這種複製再造的聲調若可以讓中產遊子驚豔不已,那懷舊所淬取的重振元素也未免太廉價了!不過,也因為這則廣告,讓我思緒跳躍個九重天,回到約莫四十年前城鎮年代的叫賣聲了!
- Dec 09 Fri 2011 04:14
走訪複合味深濃的伊斯坦堡


初夏時節,經多次的轉機、待機,終抵達土耳其的舊都伊斯坦堡。彼時從台北前往伊斯坦堡歷廿多個小時;不久之後,搭船由歐洲前往亞洲,費時卻不過廿多分鐘。祇因隔著博斯普魯斯海峽,伊斯坦堡的轄地就分屬歐亞,於是由卡巴塔斯(Kabataç)前往于斯屈達爾(Üsküdar),這等跨洲移位早被嵌入日常生活中,土國人士習以為常,對我等卻是終生難得的體驗。
- Nov 24 Thu 2011 00:02
熱度才是存在的本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