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說政治領域的反/挺扁運動,是二○○六的年度大戲,那麼潮起潮落、跌宕不已的劇情過後,究能留下什麼深刻回憶與反思,我著實有些懷疑。懷疑,不止於成敗,而是政治交鋒背後的後勤補給與精神作戰,似乎都遭人遺忘了!因而,當《民生報》宣布自十二月一日起正式停刊後,除了捎來可預知的中產惋惜聲,以及文人一貫的哀感頑豔文字後,其實什麼也看不到。《民生報》停刊,我既不感意外,更沒絲毫留戀哀傷之情。當《蘋果日報》登台之日,就已預告《民生報》的死亡紀事。我想若非王效蘭的不信邪硬撐,以致讓它活得如此慘痛,相信早幾年讓它安樂死更人道些。《民生報》的死亡訃聞傳達了啥訊息呢?一種敗壞的、馴服化的中產品味傳出陣陣腐朽味來!如同瘟疫降臨,《民生報》祇不過是這一年來急速坍塌的中產樓閣之一罷了。
- Dec 01 Fri 2006 05:30
民生依舊,報份難追──再一份報紙吹起熄燈號
- Nov 12 Sun 2006 23:57
永恆回歸的苦痛與樂趣──台灣棒球的本土質性
- Sep 28 Thu 2006 06:14
民進黨於青春無悔嗎?──廿週年黨慶慨言

去年今日,有感於高捷弊案,民進黨暨泛綠土表開始崩解,遂寫就了〈偶洗腳水,還清純嗎?── 略談民進黨十九週年黨慶〉,文中或有新亭對泣的消極、無奈意象,實則,腦子裡更宿命地想起張愛玲:「時代是倉促的,已經在破壞中,還有更大的破壞要來。有一天我們的文明,不論是昇華還是浮華,都要成為過去。」果真一年之後,「惘惘的威脅」不僅肆虐於表層,「更大的破壞」還深沁骨髓、炸裂肺腑……陳水扁權力集團的貪腐、無能、欺詐,不但惹得藍營接連興兵,準備罷免、彈劾、倒閣三管齊下;即使是泛綠內部,夏豔,親綠學者的「七一五宣言」,以迄秋涼施明德領銜的「九九運動」,早已告別新亭對泣、自憐自艾的棄婦之道,或批判或殺伐的內爆起義,似乎為廿週年黨慶群奏輓歌,奮力譜寫民進黨的墓誌銘。
- Sep 01 Fri 2006 23:34
媒體與政客沈淪時
似乎也自知形象有愧,所以諸如「無冕王」、「第四權」之類的高帽子,通常都會在九一記者節這一天飛舞於電子媒體或平面文字之間,今年卻呈現顧左右而言它的場景──其實這幾年下來,媒體人昂然自信的指數是每況愈下,甚至憂鬱指數反而升高。不過,探究詳情倒也未必是「性善說」發揮作用,而是媒體產業形態的驟變,讓記者、編輯們的工作量倍增,不但不再以「看門狗」自居,全心護衛民眾「知的權利」,反而一個個變成狗仔隊,累死自己、害慘閱聽人。工作量既多又乏品質控管,怎可能以記者、媒體人的身分為榮。
- Aug 20 Sun 2006 05:31
迅雷之後,不能沒有雨滴──「七一五社群」的新座標
當「親綠」學者在原名馬場町的青年公園舉行第二次記者會之後,不具備再生產能力的主流媒體寄生體,眼見「親綠」學者的剩餘價值已然耗畫,自然毫不猶豫地另覓宿主;尤其當浪漫的前民進黨主席施明德,也跳出來發起「百萬人民倒扁運動」,可想而知,淚灑鏡頭前的場景絕對是傳媒的最愛;而隸屬泛藍的「民主行動聯盟」也在台南發表所謂的討扁檄文;還有,真正會讓阿扁皮皮剉的是,阿輝伯是否會在台聯黨慶作勢倒扁,……凡此八一二當日還真是周末的狂熱!而傳媒翹首鵠立的更是眺望九月九日,因為屆時無論是施明德,或是「 民盟」的黃光國、張亞中之類的盲流,都不約而同地選定這一天進行「秋決」。所以已有傳媒打出「秋風秋雨愁煞扁」的戲謔詞語,等著一場年度大戲上演!其實,這就是「外行人看熱鬧,內行人看門道」。因為不管幾十萬,或者百萬的反扁浪潮,都祇像遼闊汪洋的表層,無論浪多高、多壯麗,都不會真正沖倒深層的龍王宮,畢竟在六二七國親罷免阿扁失敗後,體制內讓阿扁下台的機會已失,其後無論或綠或藍的反扁動作,道德訴求的社會意義已遠大於政治效應;若真有人執意體制外的民粹動員,以為這是順天應人、代表「沈默中產階級」的「怒吼」,恐怕結果是會讓人失望的。
- Jul 18 Tue 2006 22:02
疾行,得慎防越位陷阱──「七一五宣言」之後
夏日,驚雷迅起,並不稀罕;然而若捎來狂風驟雨,造成山崩、石流,致使地景、人財受到嚴重的損失,那就不能小覷。同樣地,台灣的藍綠對決已是常態,總統罷免案過不了關,不足為奇;但,七月十五日當天,當吳乃德、張富忠、范雲、吳叡人、吳介民、黃長玲等向來被視為親綠的學者、政治受難者、社運人士,聯袂出席於台大校友會館召開的記者會時,一場源自綠營內部的震天雷、冰風暴,迅速掩至。
- Jul 04 Tue 2006 22:50
運動與「外遇」──世界盃異語
- Jun 06 Tue 2006 21:26
須得辯證批判的本土意識
扁落平陽遭X欺!這個X字可能是泛藍惡犬,也可能是黨內禿鷹。罷免?倒閣?彈劾?自行辭職?各種驚心動魄的排列組合,讓政局更為杌隉不安;然而,此刻實在不宜將心力置於扁個人是否得以脫困,或藍綠的此消彼長之上,而是更深層地思索:何以代表草根、本土的政權會墜入萬丈深淵?權力核心之所以貪瀆腐化,背後的意象究是如何?
- May 20 Sat 2006 23:29
南朝士風何以致此?──民進黨執政六周年哀語
似乎人人都可以反覆誦吟阿克頓爵士(Lord Acton)的名言:「權力使人腐化,絕對的權力導致絕對的腐化」,然而,攀爬到權力顛峰的個人或集團,或者,還只是一群企圖登頂的權力愛好者,此時,權勢就像魔戒投射出來的炫目幻影,能抗拒者幾希!
- May 06 Sat 2006 23:49
萬里京都,單車輕騎
春櫻召喚,於是四月初再度揹起行囊,第三度前往京都是也!第三度?對不少老鳥旅人而言,這根本是小兒科。有人視京都為後花園,春櫻秋楓冬雪按時報到;或者洛中、洛東、洛西、洛南、洛北四處飄遊,來去一、二十回,並不稀罕。若說京都是驚世佳人,眾人當然都想獲其青睞,關於千年古都的言說遂不脛而走。拾其絲巾者,奮力張揚,彷若雀屏中選之良婿;窺其閨室,捕風捉影者,也大剌剌以八卦口吻述說佳人身段;偶瞥佳人回眸者,心中情愫頓生,喃喃自語並不意外;自謂曾與佳人偶語者,也生靈活現地描驀佳人的鶯語輕聲;至若拓其足印妄說天地、憑一髮絲幻為愛之信物者……普天之下,大概不勝其數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