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Nov 09 Tue 2010 04:27
辛奇導演,好走!
- Nov 04 Thu 2010 03:21
報導文學的前探燈指向何方?
- Aug 04 Wed 2010 04:22
妾身未明的早產文類──淺談「運動文學」
這個夏日頗熱,除了氣溫,體育場上不少台灣兒女的表現,也讓人熱血沸騰。 網球場上的盧彥勳、美國職棒裡的郭泓志、高爾夫女將曾雅妮、IBAF世界青棒的驚豔,熱力衝爆整座島嶼。祇是,我怕民力的抒展若沒更強力的文化支撐,有可能會如煙火般瞬間消逝。此文同時刊載於《文訊》298號(2010‧8)。
- Jun 25 Fri 2010 06:46
逃不過如來佛手掌的猴猻們──韓戰六十年回顧
今天是韓戰六十周年,因「天安艦事件」和北韓再度參加世界盃足球賽,歷史課題再度被提起。韓戰從未結束,所以朝鮮半島 隨時可能烽火再興;但歷史面貌究竟弄清楚了沒?不弄清韓戰的始末,及相關國家的互動、牽制, 就難以釐清未來國際政局。因此書寫一文,再剖歷史中的歷史情結,希冀能提供一些思考方向。
- May 13 Thu 2010 03:53
血色黃昏或高貴鄉愁──圍繞著《想像的共同體》
《想像的共同體》中譯本近日印行新版,且作者Benedict Anderson再度風塵僕僕來台,和舊雨新知再敘「想像的共同體」,無論在誠品、台大、成大都掀起偌大的聽聞風潮。既曰「想像」自然會不斷延伸、深化,而非老調重彈,這才是大師風範。
- May 04 Tue 2010 03:31
從大眾到分眾的鄉愁之旅
不少人或會發現,二O一O展幕不過三分之一,已有不少退出歌壇十餘年(或數十年)的老歌者紛在台舉辦演唱會,幾個東洋演歌唱將也來台獻藝,一股懷舊風油然生起。祇是這是特例, 或者是後現代必然的現象呢?懷舊風如何產製、行銷呢?遂提筆試解之。本文同時發表於《文訊》295號(2010年5月號)。
- Mar 24 Wed 2010 03:59
可比陳紹的洪一峰之歌
自「寶島歌王」洪一峰傳出病危訊息後,懷念、思慕之聲此起彼落,及至他蒙主寵召、公祭,生榮死哀諸影像讓人目不睱給。不少人或言說、或執筆大談洪一峰給予台灣人的種種精神慰藉,情深摯至當然不容懷疑;但對於音樂本身的探索似嫌不足,因此我還是提筆一抒自己的心得,希冀收拋磚引玉之效。本文同步刊登於《自由時報、自由副刊》(2010.3.24)。
- Mar 09 Tue 2010 01:14
影視史學闕如的台灣
「影視史學」好似新鮮的舶來品,其實講的就是電影、電視所演出的歷史故事,暨其想傳遞的歷史意識。當東亞的日、韓、中都藉著歷史大劇行銷海外,並形塑為該國的「民族符碼」時,台灣不但缺席,且不以為意,以致自己的歷史被人不當的詮釋、不斷的吃豆腐,能不焦慮、氣憤嗎?本文發表於2010年2月號《文訊》。
- Oct 02 Fri 2009 03:00
記憶獨航
終於出書了!不過,從動念匯整部落格文章成冊,到如今真正印行成冊,已是兩個年頭。自知所書寫的並非大眾喜愛的題材,文字非輕盈翩舞,字數更長如浩浩江河,祇是自揣經我記憶化成的文字,總該有一定的印證作用,所以就從數十萬字文海中挑集卅四篇文章,冠以《島嶼浮光──我的庶民記憶》之名出書。
- Oct 01 Thu 2009 03:39
台灣人眼中的滾滾紅潮50年
適值中華人民共和國建國一甲子的大日。鄰居有慶本當賀喜誌慶,然此鄰之慶是建立在敗亡者的挫敗、驚愕之上;且今日,彼岸魔笛吹起,此間魂魄隨之翩舞的不知凡幾,對不少人而言,這個賀喜實在不易說出口。過往,此間對於「新中國」是既排拒又畏懼;如今,魔笛吹處盡是阿諛逢迎之聲,證明,我們的焦距還是不對,我們還是不認識這個中國。